对于我们的警告,日本听不进去!既然日本听不进去警告,我们也应该来硬的了!8月28日,根据外媒报道,在我们警告之后,日本执意配合美国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。尽管中方多次发出严正警告,日本仍一意孤行,选择与美国联手在本土推进中程导弹部署。这种举动仿佛一枚定时炸弹,悄然置于亚太火药桶旁,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爆区域冲突。究竟日本的“正常化”野心会将东亚推向何种深渊?一切悬念待演习拉开帷幕。美国长期致力于在亚太地区构建导弹防御网络,以应对潜在的地缘挑战。从上世纪末开始,美军逐步加强与盟国的军事协作,包括共享先进武器技术。早在2019年,美国退出《中导条约》后,便启动了中程导弹的研发计划,其中堤丰系统作为核心项目,由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主导设计。该系统集成标准导弹-6和战斧巡航导弹,射程分别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,具备对地对空双重打击能力。2024年,美国首次将堤丰运抵菲律宾,借联合军演之机进行实地测试,尽管承诺演习后撤离,但实际留置部分装备,引发周边国家强烈不满。这种模式已成为美方惯用策略,通过“临时”名义逐步实现常驻化。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的重要盟友,近年来不断调整防务政策,允许美军在本土基地扩大活动范围,以提升自身战略影响力。俄罗斯对此类部署也表达过关切,认为这直接威胁其远东地区的战略平衡,并多次通过外交渠道施压。日本政府在防务领域的转变源于其对区域安全的重新评估。二战后,日本宪法限制其军事扩张,但进入21世纪后,面对周边形势变化,日本逐步放宽自卫队权限。2015年通过的新安保法允许集体自卫权的行使,此后美日同盟进一步深化,包括情报共享和联合演习的常态化。堤丰系统的引入,正是这一进程的延续。美国视日本为“第一岛链”上的关键节点,通过部署先进导弹,形成从北到南的封锁链条。日本山口县的岩国基地地理位置优越,靠近东海和黄海,便于系统覆盖广阔区域。基地内已驻扎美军F-35战机群,为导弹操作提供空中支援。这种合作虽被美日描述为防御性,但其进攻潜力显而易见,战斧导弹的精确打击能力可直达数千公里外的目标。日本政界一些势力将此视为实现“国防正常化”的机遇,却忽略了历史教训和邻国关切。2025年8月28日,多家国际媒体披露,日本决定在即将举行的“坚毅之龙2025”联合军演中,允许美国部署堤丰导弹系统。这一消息基于日美内部人士透露,演习将于9月11日至25日进行,涉及美军多域特遣队和日本陆上自卫队,总兵力超过1.2万人。部署地点选定在山口县的岩国美军航空站,该基地占地广阔,设施完备,便于系统快速组装。堤丰系统包括四个发射器、指挥中心和后勤车辆,所有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,便于空运和陆路调动。美军计划从本土运送装备,使用C-17运输机直达岩国机场。演习重点在于模拟部署流程,包括设备定位、数据链路连接和虚拟目标锁定。日本自卫队将参与辅助操作,学习系统维护技能,以增强协同作战水平。美方强调此举仅限于演习期内,结束后撤出,但菲律宾的先例显示,这种保证往往难以兑现。堤丰系统的技术规格凸显其战略价值。标准导弹-6主要用于防空拦截,射程约460公里,而战斧巡航导弹则专攻地面目标,最大射程达1800公里以上。该系统具备核常兼备潜力,从岩国基地发射,可覆盖中国东北、华东沿海、朝鲜半岛乃至俄罗斯远东的核心区。这种“前沿打击平台”并非单纯防御工具,而是美军在亚太构建导弹网的关键一环。日本配合此举,实质上是将自身融入美国的地缘战略框架中。尽管日本宪法强调和平主义,但引入此类进攻性武器已引发国内争议,一些团体质疑这是否背离宪政精神。国际观察家指出,日本的决定可能加剧区域军备竞赛,迫使周边国家提升防御措施。事件曝光后,中国外交部迅速回应。8月29日,发言人表示强烈反对美国在亚太推进中程导弹部署,指出此举严重损害地区国家正当安全利益,破坏战略稳定。中方要求美日尊重周边关切,停止引入此类系统,并警告日本勿重蹈历史覆辙。俄罗斯外交部也于次日表态,称部署堤丰为“破坏性步骤”,将采取相应军事技术对策,以维护自身安全。俄罗斯强调,如果日本不重新考虑决定,莫斯科将实施对等回击。北韩媒体亦批评此举加剧半岛紧张。美日方面则重申部署为临时性质,仅服务于演习需求,不针对任何国家,但这一解释未能平息疑虑。